尤其是飛機迷、流線造型迷,因此簡單設計了一個小小的實驗來測試。
這個測試中,由於風的輸出會是傘狀擴散,因此無法以風的出力大小算出車速是多少
的狀態,會產生多少下壓力,只能藉由不同的車身造型來比較下壓力的影響結果。
噴筆的出力固定在5KG/cm2,噴筆距離車身約13cm的距離中進行測試,
秤重時將車子的重量歸零,因此在風吹的狀態下,可以得到車身下壓力的重量數值。
不過也因為各種誤差,因此僅能當作參考。
那麼接下來,請看DON's不負責測試VCR~
結論中我們可以得知,在5kg/cm2的風力下得到約1~3g的下壓力 ,不過因為車子距離噴筆
有13CM的距離,所以實際接觸到車殼上的風力不到5kg/cm2,有些人會覺得無感,
也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的力量會幫助車子在飛躍中稍微幫助車子快速回到軌道,但測試中
迎風面並不是均勻受風,所以這項測試數據僅只能當作參考,不過可以肯定實際產生的
下壓力肯定是大於我測試的數據,那麼接下來也靜待AR車系的推出,屆時可以拿來比
較看看到底AR有沒有用~還是又只是噱頭,請各位期待下集XDD。
2 則留言:
畢竟噴嘴的出風位置在正中間
如果將噴嘴前端另外加一噴嘴(像吸塵器那樣)
講口的風平均分布
會有更接近真實的模擬結果
像是颶風音速會增加下壓的地方應該比是在尾翼的兩側
不過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做四驅車的風壓測試XD
覺得蠻酷的
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用小型風洞+煙線(stream line)做出來的效果XDD
以一定很有趣 > <
謝謝,如果你有注意到....本文只有上、中沒有下...不再多提。
張貼留言